【被动式是什么】在语言学习中,“被动式”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语法概念,尤其在英语、中文等语言中都有其特定的表达方式。被动式主要用于强调动作的承受者,而不是执行者。理解被动式的结构和用法,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信息,并提升语言运用能力。
一、被动式的定义
被动式(Passive Voice)是一种句子结构,其中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,而不是执行者。通常用于强调动作的对象,而非谁执行了这个动作。
例如:
- 主动式:Tom broke the glass.
- 被动式:The glass was broken by Tom.
在被动句中,动词形式会根据时态发生变化,通常使用“be + 过去分词”的结构。
二、被动式的常见结构
| 时态 | 主动式结构 | 被动式结构 | 
| 一般现在时 | do/does + 动词原形 | am/is/are + 过去分词 | 
| 一般过去时 | did + 动词原形 | was/were + 过去分词 | 
| 一般将来时 | will do | will be + 过去分词 | 
| 现在进行时 | am/is/are doing | am/is/are being + 过去分词 | 
| 过去进行时 | was/were doing | was/were being + 过去分词 | 
| 现在完成时 | have/has done | have/has been + 过去分词 | 
| 过去完成时 | had done | had been + 过去分词 | 
三、被动式的使用场景
1. 当动作的执行者不重要或未知时
- The book was published in 2020.(这本书是在2020年出版的。)
2. 当想强调动作的承受者时
- The car was stolen last night.(这辆车昨晚被偷了。)
3. 在正式或书面语中使用
- The report is being prepared now.(报告正在准备中。)
4. 在科技、新闻、学术写作中常见
-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.(实验是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的。)
四、被动式的优缺点
| 优点 | 缺点 | 
| 强调动作的承受者 | 不清楚动作的执行者 | 
| 更加正式、客观 | 可能显得不够直接 | 
| 在某些语境下更自然 | 有时会让句子变得复杂 | 
五、总结
被动式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表达方式,广泛应用于各种语言环境中。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表达信息,还能在不同语境下增强语言的正式性和客观性。掌握被动式的结构和用法,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都非常有帮助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